6月19日,记者走进郑州华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车间,伴随飞溅的火花,厚厚的钢板在短短几分钟内被切割成电脑提前设置好的形状。“我们年年都会投入500万元左右的研发资金开发新产品,企业订单稳步增长,今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左右。”该公司负责人樊志豪告诉记者。
科技创新是引领高水平发展的第一动力,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作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、主战场、主引擎,始终以“新”为引领,以“智”为驱动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。
据了解,该开发区坚持把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、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的条件和引领力量,聚力新技术研发、新产业高质量发展、新模式探索,通过带领企业加强科技投入,推动传统产业“换道超车”。
来到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,记者看到企业的玻璃反应釜车间里,工人正在忙碌,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。据了解,这是一家从事实验室设备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,与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,在研发投入上从始至终保持增长态势,产品远销海外。这家在上街区深耕30多年的企业,因科技力量的注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科工贸的科创引领发展并非个例。该开发区关注并支持每一家创新科技公司的发展,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,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,积极搭建创新平台、引进高端人才、培育创新型企业,定期走访摸排企业,坚持一对一精准服务,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,努力提升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。今年以来,该开发区新增9家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
在国恩塑业(河南)有限公司的贯流风叶注塑生产车间,一排排注塑机器连续运作,机械手臂不停飞舞,产品生产注塑环节完全实现了自动化。企业负责人李建风介绍:“近年来,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研发、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,智能化水准不断提高,实现了效率和质量双提升,建成国内最先进的贯流风叶生产线%左右,实现了‘制造’向‘智造’的转变。”
在位于该开发区的郑州华祥耐材有限公司,全自动生产车间干净亮丽,颠覆了人们对耐材行业机器轰鸣、物料、粉尘飞扬的固有印象。据介绍,该企业主动以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驱动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,投资1亿元对现有生产厂区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,全面实现生产线自动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逐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。项目完全建成后,产能将由原来的4万吨增加至12万吨,年出售的收益可突破10亿元。
着眼“智”造,该开发区的众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,让智能化生产贯穿到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。据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运行科科长申鹏介绍,开发区积极鼓励企业逐步实现制作的完整过程的智能化,帮企业解决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。“辖区龙丰机械、新生印务等30余家企业的智能化设备陆续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累计投资额达20余亿元。今年以来,开发区新培育河南省智能车间3家,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。”
为更好地服务企业,该开发区成立服务企业工作专班,深入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帮企业纾困解难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规上工业公司研发全覆盖,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,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、实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、隐形冠军、单项冠军、“专精特新”及小巨人企业。截至目前,该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36家,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,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5家,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。
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下一步,将按照企业智能化、产品高端化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,坚持数智赋能产业升级,充分的发挥政策、金融、平台的支持作用,加大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型的支持力度,深化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,将更多的新设备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模式运用到企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,以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“双轮驱动”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